本帖最后由 kissbeauty 于 2017-1-18 15:09 编辑
前段时间,突然知道了“倭寇”是怎么回事,有三观尽毁的感觉。已经毁了很多次了,似乎已有些麻木。历史教科书上说的,和我知道的这个版本差异实在太大了,那个是谎言呢,我搜了下百度百科,结果发现又是教科书在说谎!
好吧,废话少说,说说不一样的倭寇的故事吧:
话说朱元璋建了明朝之后,感觉沿海的老百姓老是在外面打渔,一出海几个月不知道人去哪了,而且还常常顺便搞外贸,带回来奇奇怪怪的东西,总是没农民让皇帝心里踏实。于是下了道“禁海令”,要求“片板不得入海”。凡是从事外贸的,一律处死;和海外有勾结的,不仅要凌迟处死,还要诛九族!这样一来,沿海的海淘店主就没了生计。让这些搞外贸的白领去种地,这不是要逼死人吗?况且按马克思说的,有多少多少的利润,资本家就敢于冒着杀头的风险,于是这些人,注意,这些人是指整个沿海地区海外贸易产业链上下游的几百万人,就被逼着违法犯罪了!反正横竖都是死,他们在偷偷出海搞外贸的同时,就顺便组织起来对抗朝廷的缉拿,而且发展到后来就顺便当海盗直接抢劫了!反正这些内地来的政权不准他们出海,所以他们就专抢内地。所以,“倭寇”有个很奇怪的习惯,就是不抢交通方便来去自如的沿海,只深入内陆走私贩私,一旦感觉不爽就改为打家劫舍、甚至攻城略地。
那么,他们为什么叫倭寇呢?这是官民共谋的结果!一是这些外贸商出海去组织和集中地主要是日本、琉球,这是抢劫的出发地;二是外贸商怕累计九族,出来抢劫是冒充日本人的;三是却由少数日本浪人跟着中国外贸商混,被当做狗腿子冲在前面;四是明朝的地方官员明知道这是中国人,但说是自己治下有人造反多丢人啊,说是倭寇那就不关自己的事了!
接下来平倭是件很困难的事。“海滨人人皆贼,有诛之不可胜诛者,是则闽浙及广之所同也。”“自节帅而有司,一身之外皆寇也。”沿海的群众甚至官员,全部都支持倭寇!因为朝廷的“禁海令”让老百姓没有了活路,沿海地区的官民那都是乡里乡亲、亲戚连襟的,谁想把自己人往死里逼啊?
而且,这不仅仅是生计的问题,也是国计的问题。这个时期,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正拉开了帷幕,世界的文明将由陆地传播转为海上传播,搭不上这班车,不仅仅是沿海的商贩们活不下去,整个民族都会举步维艰!(这个不幸被后来的历史坐实了)
朝廷派来平倭最成功的将领是戚继光,所到之处倭寇被打的望风而溃!但是这个人,真的是民族英雄吗?倭寇是假的,民族英雄怎么可能是真的呢?
倒是后来有个倭寇成了真正的民族英雄,这个倭寇叫郑成功!郑成功他爹叫郑芝龙,是个如假包换的倭寇。当然了,倭寇除了有几个小喽啰是日本人外,基本都是中国沿海的海涛淘店主。倭寇队伍里少数日本人当时相当于走在前面趟地雷的伪军。这帮倭寇的老大郑芝龙在日本不仅有军事基地,而且还找了个日本老婆,后来生了个儿子叫郑成功。再后来大家都知道,郑成功赶走荷兰人收复了台湾,这才叫民族英雄。而且这个民族英雄不仅是个倭寇,还是半个日本鬼子!
谎言掩埋了历史真相,中国海商反海禁的斗争,虽然有抢劫、有掠夺,但绝对是被朝廷违背群众利益、违背经济规律、违背历史潮流的错误政策逼出来的,根本不是外族入侵。戚继光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将领,他镇压民变的功劳最大,但他维护的是朝廷的错误政策,不是民族利益,而且违背了历史潮流。站在皇帝的立场上说,他是个功臣;站在国家和民族立场上说,他好像算是倒行逆施吧?
在这个时期,很多有识之士都上书要求开海禁,但由于这是“太祖遗训”,所以一直被执行。后来到1567年,明朝换了皇帝,新皇帝不仅是个明白人,而且勇于改革,上任后做了两件事:一是把平倭英雄戚继光调到北方任总兵,意思是不需要平倭了;二是废止了“海禁令”,有条件的允许海外贸易。然后奇迹发生了:倭寇们立马放下屠刀跑去搞进出口贸易了,从此“倭渐不为患”。也就是说,新皇帝对倭患的缘由和解决方案是清清楚楚的,连个试行期都不要,直接就把戚继光调走了!这个在我们历史书上光辉无比的民族英雄,当时就是普通的平调,而且还是从发达地区调往偏远地区,看不出朝廷对他有多么赏识或器重!
看到没有,倭寇是朱元璋闭关自守的错误政策逼出来的,后来又因为隆庆皇帝的改革开放政策而瓦解(并没有彻底消失,因为还是有些人宁愿做好海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)。
是不是很奇怪,连明朝隆庆皇帝都明白倭寇是怎么回事,几百年后我们的历史书还在采信明朝地方官员的谎言!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,不讲帝王错误,忽视民间疾苦;不讲客观事实,煽动民族主义;不讲经济规律,强调忠臣护国;不讲历史潮流,混淆是非对错。我们今天回头审视,那些被诬以“倭寇”之名的走私商人,事实上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,是带领我们民族走向海洋文明、融入世界潮流的伟大先驱。
狂热的民族主义语境之下,没有人意识到,中华民族拓展海洋的伟大机遇从明朝起已经开始葬送!
------每日网购特别推荐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|